姓名:张芳静

单位: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

职务:主管护师

作品标题:“身”“心”并治,不辱使命

作品简介:又是一个紧张忙碌的无眠夜…刚下夜班的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 回宾馆的路上,温暖湿润的春风拂面而来,回想起这一个多月来,我和我的“战友”们勠力同心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,救治的重症患者逐渐转危为安,疫情也整体趋稳向好。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,习总书记要求要“精准施策”,其实护理 工作也一样,“三分治疗七分护理”,精心的护理在患者祛病康复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一是“身体”护理。护理危重症患者,不但要时刻观察各种仪器上呈现的数值,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,及早对病情变化作出预判,及时做到抢救处理 。依然清晰地记得2月10号夜班,接管的14号床杨叔叔,已告病危,他已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第三天了,床边镇静、镇痛、肌松、强心、利尿、化痰等一共用了六个泵。我发现呼吸机氧浓度参数已经调整到100%状态了,他的心电监护仪上血氧数值 却只能维持在90%-92%左右,还有明显下降的趋势。当我掀开他的被子时,居然发现他右侧胸部肋间隙较左侧胸部明显紧绷膨隆,用手叩诊右侧明显鼔音。“不好,他肯定发生了气胸”,我立刻用对讲机通知外面当值医生,他很快穿好防护进来了,迅速 的在床边做了查看,就马上抬头对我说:“我来通知急诊拍片,你帮我准备中心静脉穿刺包和胸腔闭式引流瓶,我现在要给他做胸腔闭式引流”,“好!”我一边应着话,一边往病房门口储物架跑去。仅用了不到二十分钟,值班医生就已经娴熟地放好 了胸引管,胸引瓶里一串又一串的气泡逸出,病人血氧立马好转至95%左右,这时对讲机里传来:“里面的老师请注意,拍片室打来电话,14 床右肺气胸肺压缩80%,请转告医生”,还在床边的医生和我相视一笑,刚刚我们已经成功化解了危险。半小时 后,14 床血氧饱和度持续好转,班内一直维持在97%-98%。事后想想真是生死时速啊,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二是“心理”护理。新冠肺炎患者需要长期无亲人陪伴的隔离治疗,经常会焦虑、产生悲观、绝望的情绪,出现不从医或从医性差现象,这都不 利于康复。记得27床57岁郑叔叔,他其实属于我们收治的为数不多的轻症患者。确诊新冠一月余,在家发烧了十几天,吃了好多中成药,也算对症治疗了。来我们ICU之前两次核酸检测都阴性了,居然第三次是阳性,加之病程确实太久了,经社区多方联 系住进了我们ICU,希望他能接受更好的治疗,阻止病情往重症发展。最让他不解的是症状没有了,体温都正常了,为什么核酸检测是“阳性”,“这病是不是就治不好啊”。他极不配合,针也不让打,发的口服药也不吃。我就趁每次发饭的时候找他聊 天,寻找解决他心病的办法。当了解到他家还有个2岁的可爱外孙需要有人带时。我就耐心地劝他,“叔叔,其实我们父母和你年龄相仿,他们也在等着我们回家。你的女儿,小外孙也在家等你呢。”他开始慢慢体会到我们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,也愿意 调整情绪,积极地配合治疗。经过专家精准的诊疗和我们精心的护理,很快郑叔叔各项体征都恢复正常,可以转回社区进行隔离康复治疗。记得在他要转出去的那天,我夜班,他居然起了个大早,换好衣服在病房门口转悠着,看到我不太好意思的说道 :“武汉这次要好,是真的只能靠你们这些医务人员了,丫头,加油!”,“能康复转出,真好!叔叔,你也要加油!”这些简单的小插曲,其实每天都在上演。平凡如我,身为医护人员,“逆行”而上冲锋在前是我们的职业使命所在,自当义无反顾 。伟大如党,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,就让我们抖擞精神,以昂扬的斗志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战疫中去,为坚决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,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!图1注:2020年2月8日,17床李叔叔,张芳静每小时都要统计尿量 图2注:图中患者为医务人员加油 点赞

作品链接:点击打开